当前位置: 彩云网评/ 云理论
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大讨论征文
——
激发精神促跨越 激发和调动全省广大领导党员干部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不甘落后的精气神
2018-05-17 09:16:08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新时代要走新征程,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云南实际,顺应时代潮流,激发精神力量,促进跨越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云南闯出跨越式发展路子,就是针对我省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等还靠后、落后,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方面,实现超常规发展。为此,省委提出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精神,努力实现推进高质量跨越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能动作用,现代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成果,都是伟大的人民把握规律,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所取得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充分说明了精神力量的重要性。面对云南各方面较落后的省情,要增强发展动力和焕发发展活力,勇闯跨越发展新路,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意识,激发和调动全省广大领导党员干部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不甘落后的精气神,以新的精神风貌、新的奋斗姿态、新的发展理念、新的改革举措,推动省委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必须努力“争创一流”。争创是工作状态、精神,一流是标准、质量。“争创一流”要求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改变原来的思想状态、精神,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顺应高质量跨越发展的目标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多研究云南的实际,多下基层调研,把云南的特殊性把握好,在新的思想状态下干好本职工作,形成争创一流的团队文化。

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必须坚持“比学赶超”。比学是在争创一流基础上的递进,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角度讲,是量的增加,是量变的过程。原理告诉我们,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之时,必会产生质变。通过在工作中同志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系统之间的比较和学习、交流,才能把落后的、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旧方法等抛弃,而新的思想、理念、方法也在团队的比学赶超这个互动的环节中得到发扬光大,达到同志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系统之间的提高和升华,从而产生”奋勇争先“这个质变。产生了奋勇争先这个质变,必然结果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发挥出无穷的、巨大的精神力量,焕发出新的活力,为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就是要求以实际行动,去落实、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无数事实证明,不管前进的道路多么坎坷,面临的形势多么严峻,肩负的任务多么繁重,只要凝聚起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的强大力量,保持干事创业激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就能不断攻坚克难,打好主动仗,取得新成绩。

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必须找准着力方向。要让“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变成推动发展的力量,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领会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提出的“三个定位”即: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五个着力”即: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着力发挥党组织作用。同时,必须敢于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其中,迫切需要认识解决的问题,就是省委书记陈豪指出的部分干部存在的“六不”现象:不注重学习,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不上时代节拍,严重影响了领导能力和抓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不勤于思考,不去思考、不会思考、不善于思考,推动发展想不出“金点子”,解决问题拿不出“好招数”;不重视研究,不研究工作和政策,看不到、抓不住政策机遇,盲目“等靠要”,习惯“敲锣打鼓”,而不善于上场当“主角”;不勇于作为,因“懒”而不想为、因“怕”而不敢为、因“难”而不去为、因“庸”而不能为,缺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不善于创新,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淡薄,缺乏开拓创新的胆识和敢于超越自我的勇气;不狠抓落实,开会多、落实少,重部署、轻落实,画圈快、落实慢,贯彻执行差,“最后一公里”“中梗阻”等现象依然存在。只有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尽快克服和改变“六不”现象,我们才能把跨越发展的目标变成现实。

刘峰国(作者系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讲师)

(云南日报)

 

责任编辑: 李雪瑞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